太陽系家族
在2006年時在捷克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會通過決議,將冥王星降級成矮行星,所以目前太陽系已經變成八大行星。所以九大行星已國際天文學聯合會(IAU)在2006
首先科學家重新對行星下定義:
1.要繞著太陽旋轉。
2.要有足夠的質量使自身的重力可和剛體的力維持流體靜力平衡(也就是要接近圓形)
3.其軌道附近無其他物體的天體(不是衛星)。
而冥王星因多年來一直受到天文學家爭議,認為冥王星體積小,重力小,且運行軌道不符合邏輯,與其他公認的行星格格不入。所以在這會議裡,被拿出來討論多次,最後就把它降格到矮行星了。
我們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基本上可按性質分為兩大類:與地球類似的類地行星,及與木星類似的類木行星。類地行星:包含比較靠近太陽的四顆行星:水星、金星、地球和火星。這四顆行星的體積與質量都比較小,但平均密度比較大,且都有固體表面,因此科學家推論這四顆行星的基本組成物質大都是岩石與金屬。此外,這四顆行星的衛星數量都很少,而且沒有光環。
類木行星:則包含離太陽較遠的四顆巨行星:木星、土星、天王星和海王星。這四顆行星的體積與質量都比其他行星較大,但平均密度很小,例如:土星的密度只有
赤道半徑 |
赤道重力 |
體 積 |
質 量 |
密 度(g/cc) |
自轉週期 |
衛星 |
||
公 里 |
地球=1 |
地球 = 1 |
地球 = 1 |
地球 = 1 |
||||
太陽 |
696000 |
109.13 |
28.01 |
1304000 |
332946 |
1.44 |
25.38 |
─ |
水星 |
2440 |
0.38 |
0.38 |
0.056 |
0.055 |
5.43 |
58.65 |
0 |
金星 |
6052 |
0.95 |
0.91 |
0.857 |
0.815 |
5.24 |
243.02 R |
0 |
地球 |
6378 |
1 |
1 |
1 |
1 |
5.52 |
0.9973 |
1 |
火星 |
3397 |
0.53 |
0.38 |
0.151 |
0.107 |
3.93 |
1.026 |
2 |
木星 |
71492 |
11.19 |
2.37 |
1321 |
317.832 |
1.33 |
0.414 |
63 |
土星 |
60268 |
9.41 |
0.94 |
755 |
95.16 |
0.69 |
0.444 |
56 |
天王星 |
25559 |
4.01 |
0.89 |
63 |
14.54 |
1.27 |
0.718R |
27 |
海王星 |
24764 |
3.88 |
1.11 |
58 |
17.15 |
1.64 |
0.671 |
13 |
冥王星 |
1137 |
0.18 |
0.07 |
0.006 |
0.0023 |
2.21 |
6.387R |
3 |
月球 |
1738 |
0.27 |
0.17 |
0.0203 |
0.0123 |
3.34 |
27.3217 |
─ |
表八:太陽系的九大行星資料
除了八大行星以外,太陽系中位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有許多質量很小的小行星,主要是岩石與金屬構成。(如圖三)
這些小行星偶而會遭遇其他天體撞擊,碎片四射,若掉到地球上就會與大氣高速摩擦生熱並發出亮光,俗稱:流星,燃燒不完全的物質掉落地面即成為:隕石。
在冥王星以外的小星體,是由冰雪與灰塵組合,當它們靠近太陽時會受到太陽的影響而帶有尾巴,那就是俗稱的:彗星,彗星亦屬於太陽系的成員之一。(如圖四)所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