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電路
一、定義
1.電器使用的是電能,而電能傳播方式需藉由導體傳遞,故必須以導體連接電源形成一封閉的迴路。此種以導線、電源、電器和開關等聯結成迴路的裝置,就稱為電路。
2.導線:通常以電阻較小的金屬銅為導線,與電器相較導線的電阻極小,故在整個電路中導線的電阻可被忽略不計。
3.電源:在電路中電源扮演供應電能的角色,提供電路高低電位差(俗稱:電壓)而使電流能夠流通的裝置。
4.開關:控制電路成為通路或斷路的裝置,可讓使用者方便切換。
5.電源又分為:直流電源和交流電源兩種,一般家庭用的電源屬於交流電源,而化學電池則屬於直流電源。
6.為方便表達電路中的各種組成元件,常使用電路的符號繪製成電路圖形,電路符號亦成為世界公認的通用符號,(如表一所示)。
二、電路的聯結方式
1.電路的聯結方式可分述「電器的聯結方式」與「電池的聯結方式」。
2.串聯方式聯結的電路,電流自電源出發至通過電路回到電源的整個過程都只有一個迴路,未出現分支電流的現象,串聯在一起的電器中任一者損壞時則整個電路即成斷路。(如圖一)
3.以並聯方式聯結的電路,有分支的電路裝置,於通電時並聯的電路所得的電壓是相同的,且當並聯的各電器之中,任意一者損壞時並不會影響另一電器正常使用(如圖二)。
三、開關與電路
1.開關旨在控制電路成通路亦或斷路,若開關切換成斷路時,則電路中只有電壓而無電流,此時所有的電器無法運作。(如圖三)
2.當開關切換成為通路時,電路中的電源因有電位差(電壓)而促使電流通過,而且電器也可以正常運作。(如圖四)
3.保險絲:為確保電路的安全,保險絲因電流過大會發生電流的熱效應而熔斷,避免燒毀電器的斷電裝置,需與電器或與電源串聯使用。
4.傳統的保險絲為錫、鎘、鉛、鉍等金屬的合金,具有熔點較低而電阻較導線稍大的特性。
二、電 壓:
一、電流的驅動力:
(一)電壓的定義:
1.電壓又稱【電位差】,是驅使電流在導線中流動的原動力,而電路中提供電壓者是【電源】。
2.電壓的定義:使每一單位的電量所具有的電能稱為電壓,其關係式為:
公式: |
|
(1)上式符號:U代表電位能,Q:代表電量。
(2)伏特的定義:每一庫侖的電量所具有的電位能。
電壓的單位:1伏特=1 焦耳/庫侖 。
(3)伏特簡記為:(V)、毫伏特簡記為:(mV)、微伏特簡記為:(μV)。
1伏特=1仟毫伏特=106微伏特。
(二)電壓與電流:
1.電流是代表正電荷的流動,而促使電流在電路中流動的動力則來自電源提供的電位差(或稱電壓)。
2.電壓是電流的成因,造成電流在電路中由高電位流向低電位,形成一個循環的通路。
3.吾人可以將電流比喻成水流,電流在電路中受到電壓而由高電位流向低電位流動,正如水受到水壓而由高處向低處流動(如圖一所示)。
(三)導體與絶緣體:
1.【導體】:
(1)石墨與金屬:電子可在原子間自由運動的物質,例如金屬,而此種可以在導體中自由運動的電子稱為『自由電子』。
(2)電解質水溶液:自阿瑞尼士提出解離說之後,解釋了為什麼水溶液可以導電的現象,故電解質水溶液亦可稱為導體。
2.【絕緣體】:電子無法在原子間自由運動的物質,例如玻璃、塑膠…等物質,因為絶緣體的電阻極大,不易讓電流通過。
3.電子流:早期科學家認為在電路中是正電荷會流動,而實際上在導體中流動的不是正電荷而是帶負電荷的自由電子,由外電路的低電位流向高電位。(此點將在單元肆:「電流與電子流」中詳述)
二、伏特計的使用:
(一)測量電壓的儀器:
1.測量電壓的儀器稱為:電位計或電壓計,也可以用該儀器使用的單位命名,如:伏特計、毫伏特計或微伏特計。
2.伏特計(如圖二所示)應與待測電路【並聯】使用。
3.使用前先調整歸零鈕使指針歸零。
4.伏特計有不同測量範圍時,應由可測範圍較大的端子先接,再逐漸降低測
量範圍,以免儀器因過大電壓而損壞。
5.正極端子與電路的高電位相接,負極端子與電路的低電位相接。
6.伏特計的內電阻較外電路(或電器)的電阻為大,故可以直接與電源的正、負極相接,以測量電源的電壓。
7.伏特計在使用時因本身的電阻很大,故於並聯電路中所分配到的分支電流很小,消耗的電能也很少,故通常都忽略不計。
8.伏特計的接線端子有正、負極之分,在使用時需將正極端子接於電源的正極(或高電位),負極端子接於電源的負極(或低電位)。(如圖三所示):
9.常用的電壓單位:
毫伏特(mV),1V=1000 mV,
微伏特(μV),1 mV=1000μV,
1V=106μV。
(二)電壓的測量:
1.於真實的電路中欲測量電壓時,應先判斷與電壓計並聯的兩點何者為高電位、何者為低電位?因為電壓計有正、負極端子之分,若接錯可能造成儀器損壞。
2.大多數的電壓計都有多個正極端子,但負極端子只有一個,除了負極端子必須要接於電路之外,正極端子則有所選擇。在未知電路的電壓時,應先由可測量較大範圍的端子先接通,再視測量的電壓大小來決定是否更換為較小範圍的端子。
0
3.測量的實例:(如圖四)為一待測電路,試回答下列問題:
(1)若欲測量圖中A、B兩點的電位差,則電壓計的甲應接於電路中的哪一點上較為妥當?答:甲為電壓計的負極端子,應接B點,因為B點為低電位。
(2)A點接妥之後,B點應與電壓計的哪一端子相接?
答:與標示6V的諯子相接,因為此端子可測量的範圍最大。
(3)承上題,當電壓計接妥之後,指針的讀數(如圖五)所示,則測量的電壓應為多少伏特?
答:因為此時正極接於標示6V的端子上,故最大讀數為6V,圖中電壓計的最小刻度為0.1V,指針位在0.5V的刻度上,而測量應在最小刻度後再加一位估計值,因此得到測量的電壓為:0.50V。
(4)依上圖五的數據判斷,負極端子應改接於何種標示的端子上,再次進行測量,可以求得更準確的讀數?
答:應改接於標示
(5)承第(4)題,負極端子接於
答:在圖六中電壓計最小的刻度為
三、電流與電子流
一、導線中電荷的流動:
(一)電流:
1.電流的定義:代表正電荷在導線中的流動,由高電位流向低電位,亦即由電池的正極經外電路再流回電池的負極。(如圖一所示):
2.電流的概念是一種以水的流動,為一種比擬的假說,後經科學家的證實;電流在導體中並不存在,但因為此一概念在科學界引用已久且成為習慣,故至今仍然沿用。
(二)電子流:
1.電子流:在導體中負電荷的流動,事實上在導線中流動的是【電子流】即負電荷,而【電流】是電子流的反方向。(如圖二)
2.【電子流】由電池的負極流向正極。【電流】由電池的正極流向負極,對電子而言;電子在電池的負極具有高電位能,在電路中將電位能釋放後回到電池的正極,故電子在電池的正極其電位能較低。
二、電流的測量:
(一)測量電流的儀器:
1.電流計與電路【串聯】。(如圖三)
2.電流計的使用:又可稱為安培計,為測量電流的儀器。(如圖四)
3.使用前先調整歸零鈕使指針歸零
4.電流計有不同測量範圍時,應由可測範圍較大的端子先接,再逐漸降低測量範圍,以免儀器因過大電流而損壞。(如圖三)
5.正極端子與電路的高電位相接,負極端子與電路的低電位相接。
6.安培計內電阻很小,不可直接跨接於電源的正負極上,以免因電流太大而燒毀,亦稱為(short):短路。
(二)電流的定義:
1.電流的定義:
(1)電流: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導線某一截面積的電量。
(2)單位:安培,即 庫侖/秒。安培簡記為:(A);
2.若以符號表示:I表示電流、Q表示為電量、t表示為時間,則三者的關係式為:
3.電流的大小與導線的電阻及電路中的電位差有關,電流與電阻成反比,與電位差成正比,三者的關係式為:
(V為電壓、R為電阻)此點將在單元伍:「歐姆定律」中詳述。
三、電器的串聯與並聯:
(一)電器的串聯:
1.當電器以串聯方式接於電路中時(如圖五),則在電路中任意一點所測得的電流大小皆相等。
2.電流由電源的高電位流經外電路;流向低電位處,有如水流由位置較高處流向低處一般。
3.以能量的觀點:電流由電源的高電位能處經外電路流向低電位能處,電能則在電器中消耗並轉變成其他形式的能量。
4.電流通過電器時,消耗的只是「電位能」,電量不會減少。
(二)電器的並聯:
1.電器以並聯方式連接於電路中時,則線路中各並聯電器的電壓是相等的,而電路中各分支電流的和等於總電流。(如圖六)
2.電流與時間的乘積即等於電量,亦即:公式: Q=I×t
3.例如:圖七之電路裝置中;電流計的讀數為0.5安培,則:
(1)通電1分鐘時,通過電燈泡的總電量應為多少?
答:根據Q=I×t,通電時間為60秒,則Q=0.5×60,故通過的總電量Q=30 庫侖。
(2)承上題;若電池的電壓為1.5V,則通電1分鐘後消耗的電能若干?
答:根據電能U=Q×V,故通電60秒後消耗的電能U=30×1.5,
∴U=45焦耳。
(三)電路的安全:
1.並聯電器可以降低電路中的總電阻,所以並聯的電器愈多,則總電流會愈大,而電路所能承受的電流有一最大值,若電流過大時有可能會使電路因發熱而燒毀(俗稱:電線走火)。
2.安全負載電流:在不影響電路安全的前提下,電路所能負荷的最大電流,稱為全安負載,家庭中所配置的電路有一定的安全負載,不可任意增加使用電器的數量,以避免電流過大而發生危險。
3.一般家庭用電器皆為並聯方式接於電路中,但並聯愈多電器則總電流會愈大,故為安全起見,應避免同時使用過多的電器,或於電路中串聯一個保險絲(如圖八所示)。
4.保險絲:
(1)保險絲的電路符號為:
(2)保險絲為合金製成,電阻較導線稍大,且具有低熔點的特性,遇
電路中的電流過大時,因高溫而先行熔斷使電路呈斷路,故可保
障電路的安全。
四、電阻與歐姆定律:
一、電阻:
(一)電阻的成因:
1.所謂電阻大小是代表電流在導體中流動的難易程度。
2.電阻的成因:電流通過導線時,與導線中的原子發生碰撞所生的現象,故會影響單位時間內通過導線的電量大小,且伴隨而生的是電能的消耗,並使電能轉變為熱能,即電流的熱效應。
3.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:電子在導體中與原子的碰撞,與導體的形狀、導體的種類、溫度及截面積…等因素有關。
4.合金的電阻較純度高的金屬元素為大,而同一種類的金屬其純度愈高則電阻愈小。
(二)電阻的定義:
1.【電阻】:通過導線上任意截面的電流為1安培時,導線兩端所須施加的電壓即為該導線的電阻。
2.相同種類的金屬導體,其電阻與長度L成正比,與截面積A成反比。
註:ρ為金屬的電阻係數,同一種類的金屬ρ為一定值。
3.金屬中以銀的電阻最小,銅的電阻次之,電阻的大小會受到溫度的影響,一般而言,溫度愈高則電阻愈大。
4.電阻的單位:歐姆(ohm,簡記為Ω)其關係式如表一所示:
5.電阻的運用:
(1)電流通過電阻會產生光和熱,稱為電流的熱效應。
如:鎢絲電燈泡因鎢的電阻大,當電流通過時會發熱達高溫而發光。
(2)利用電阻可控制電器所需的電流大小、或達到降低電壓的效果。
(3)導線的電阻會消耗電能並轉換成熱能,稱為電流的熱效應,會造成能量的損失。
二、歐姆定律:
(一)定義:
1.歐姆定律:在一導體的兩端施以電壓,改變電壓的大小,觀察電壓與電流的關係,若【電壓與電流成正比】亦即【電壓與電流的比值維持一定值】,代表此一導體的【電阻為一定值】,並不會受電壓大小而改變,則稱此一導體遵守歐姆定律。
電阻的電路符號為:
2.一般而言,在一定溫下,金屬是遵守歐姆定律的,真空管及半導體會因施加電壓增大而電阻逐漸變小,故不遵守歐姆定律。
3.某些物質在極低的溫度下,其電阻會趨近於零,例如超導體,但因在技術上要維持低溫不容易,故超導體目前尚不能普遍運用。
(二)歐姆定律實驗:
1.取一電阻裝置於電路中,改變電壓的大小觀察電路中的電流變化。
2.例:將電阻R裝置於電路中;其裝置:(如圖一所示)
逐漸增加電源的電壓,觀察圖中安培計和伏特計的讀數並記錄於表二中所示:
3.將表一所列數據繪成電壓與電~流的關係圖,又稱:V-I圖形(如圖二)
(1)由V-I圖形可以看出實驗中使用的電阻,其電阻值並不隨著電壓而改變,亦即維持一定值(150Ω)。
(2)此種【電阻值固定】或【V與I的比值固定】的關係稱為:歐姆定律。
(三)不遵守歐姆定律的電阻:
1.半導體、真空管、二極體等皆為不遵守歐姆定律,以圖三為例,同一電器的電阻值會隨著電壓大小而改變,故此種電器並不遵守歐姆定律。
2.不遵守歐姆定律的電阻,其電壓與流電的關係(V-I圖形)的曲線不成一直線,亦即:不遵守歐姆定律的電阻,其電壓與電流的變化關係不成正比。(如圖三所示):
說明:
(1)由圖中數據可知:當電壓=2V時,電流為
R1= = 40Ω
(2)當電壓=4V時,電流為
R2= = 20Ω
注意此電器的電阻值因電壓增加而由40Ω下降至20Ω,並未保持定值。
(3)當電壓=2V時,電流為
R= = 12.5Ω ,再次證實此電器的電阻值會因電壓大小而改變。
三、電壓與電流的關係:
(一)電壓與電流的座標圖:
1.根據電阻的定義:R=,則可推論:電壓與電流的比值即等於電阻。
2.由電壓與電流的關係圖(V-I圖形),可以看出一電阻值的特性,若遵守歐姆定律的電阻器,其V-I圖形的關係曲線為一通過原點的傾斜直線。
3.依據V-I圖形的關係曲線上的各點數據可以求出電阻值,且曲線與水平的夾角度代表電阻的大小。(如圖四所示):
說明:
(1)圖四中的甲、乙兩條直線分別代表兩個不同的電阻器,試判斷兩電阻的大小關係:
答:由圖中的直線與水平的夾角關係:甲>乙判斷兩者的電阻大小關係為:乙>甲。
(2)若將甲、乙兩電阻並聯後再繪製V-I圖形,則其關係曲線會落在圖四中的哪一區內?
答:因並聯電阻,其總電阻變小,故V-I圖形關係直線與水平的夾角會增大,故關係直線應落在第Ⅰ區。
(3)試求甲、乙的電阻值各為多少?
答:甲=2÷0.04,甲=50Ω。 乙=4÷0.04,乙=100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