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7:生物體的生殖
單元參:生物的有性生殖
一、有性生殖的特徵
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,其生殖細胞會進行減數分裂產生雌配子(卵)及雄配子(精子),透過受精作用使得精子與卵結合成受精卵,並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。如:人類的生殖過程中,男性會產生精子、女性會產生卵,並透過受精作用使得精卵結合成受精卵,受精卵最後會發育成胎兒。
二、受精作用的過程及其對生物體的意義
1.雌配子(卵)及雄配子(精子)的結合過程稱為受精作用,是有性生殖的重要過程。
2.受精作用使得受精卵能夠擁有來自於卵(單套染色體)及精子(單套染色體)的染色體,而形成一具有雙套染色體的細胞,以維持子代個體染色體數目與親代相同。人體精卵結合過程中染色體套數變化如下圖所示。
圖片來源:國立編譯館
3.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是由精子與卵的染色體所共同組成,所以受精卵中的每一對染色體,均是由精子提供一條而卵子提供另一條所組成,造成染色體重新配對重組,使得子代與親代間具有個體上的差異。
三、依受精作用發生場所的不同,可區分為體外受精及體內受精
1.體外受精:
雌配子(卵)及雄配子(精子)的結合地點發生於母體外,稱之為體外受精,如:珊瑚、大多數魚類、兩生類等,此過程因發生於母體外,所以受精成功率較低,於是雌、雄生物體常會同時釋放大量的卵及精子於水中,使受精的成功機率增加。
2.體內受精:
雌配子(卵)及雄配子(精子)的結合地點發生於母體內,雄性個體需藉由交配行為將精子送入雌性個體內和卵結合,精卵受精的過程較不易被干擾和破壞,所以受精成功機率較高,雌性個體所產生的卵通常比體外受精的動物少。如:昆蟲、爬蟲類、鳥類、哺乳類。
四、動物胚胎的發育方式可區分為卵生、卵胎生及胎生
受精成功後的受精卵會開始進行多次的細胞分裂,最後發育成胚胎。動物依胚胎發育所需養分來源和發育場所的不同,可區分為卵生、胎生和卵胎生動物
1.卵生動物:
昆蟲、大多數魚類、兩生類、大多數的爬蟲類、鳥類和少數的哺乳類都是卵生動物。卵生動物的胚胎在母體外發育,發育所需的養分完全由卵提供,因此卵黃含量最多。卵生動物因將卵產出於母體外,胚胎發育風險較高,存活率通常較低。
2.胎生動物:
許多哺乳類以胎生的方式繁衍後代。胎生動物的胚胎留在母體的子宮內發育,母體的養分經由胎盤和臍帶提供給胎兒利用,直到胎兒發育成熟由母體產出。胎生動物的胚胎發育所需的養分由母體提供,因此卵黃含量最少。胎生動物的胚胎在母體內發育,風險相對較低,後代存活率通常較高。
3.卵胎生動物
大肚魚、孔雀魚、部分鯊魚、部分毒蛇(赤尾青竹絲和雨傘節)等均為卵胎生動物,卵胎生動物的胚胎在母體內發育,具有胎生動物之特色,而且胚胎所需的養分由卵供應,具有卵生動物之特色,胚胎直到發育成幼體時才離開母體,這種發育方式,兼採卵生與胎生的特色,所以稱之為卵胎生。
4.卵生、卵胎生及胎生動物之特色比較
比較項目 |
卵生 |
卵胎生 |
胎生 |
受精卵 |
母體外 |
母體內 |
母體內 |
養分來源 |
卵本身 |
卵本身 |
母體提供 |
卵大小 |
較大 |
次之 |
較小 |
存活率 |
較低 |
次之 |
較高 |
產卵數 |
較多 |
次之 |
較少 |
舉例 |
昆蟲、大部分魚類 大部分爬蟲類 鴨嘴獸、針鼴 |
孔雀魚、大肚魚 |
哺乳類 |
五、動物的繁殖行為及其目的
1.動物繁殖行為的目的
行有性生殖的動物,常會表現出求偶、交配、護卵和育幼等各種繁殖行為,其最主要的目的在於確保物種的延續。
2.動物的繁殖行為
(1)求偶行為:
不同的動物會利用氣味、顏色、聲音或舞蹈等方式來吸引異性的注意,用以獲得交配權。
※利用氣味求偶之動物:雌蛾及哺乳類會散發特殊氣味,吸引異性注意。
※利用顏色求偶之動物:大多數鳥類於求偶期間,羽色會變得鮮豔,來吸引異性注意,如:小白鷺、水雉、孔雀等。
※利用聲音求偶之動物:雄蛙於繁殖期間,會鼓起鳴囊發出宏亮的聲音來吸引雌蛙注意,以便於獲得交配權。
※利用舞蹈求偶之動物:大多數鳥類會配合鮮豔的羽毛,再配合抖動身體的舞蹈,來吸引異性的注意,如:丹頂鶴、金雞等
(2)護卵行為:
海龜於交配後會在沙灘上挖洞產卵,離去前會將沙覆蓋壓平,藉此來保護卵;另外母企鵝產卵後,將會由公企鵝及母企鵝輪流孵蛋,以確保卵的發育。其實大部分鳥類均有孵蛋護卵的行為,來確保後代能順利孵化。
(3)育幼行為:
大多數的鳥類會於雛鳥孵出後,會抓取食物來餵養雛鳥,而哺乳類生物亦會分泌乳汁來哺育下一代。這種育幼行為常出現於高等的動物身上,用以提高後代的存活率。
六、花的構造及功能
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,一朵典型的花包括:萼片、花瓣、雄蕊及雌蕊四個部分,共同著生於花托上,以下將介紹各部位的功能:
1.萼片:一般為綠色,可用以保護花瓣和花蕊。
2.花瓣:色彩鮮豔或其氣味能吸引動物來進行傳粉。
3.雄蕊:由花絲及花藥組成,花藥內含有大量花粉,花粉內則具有精細胞。
4.雌蕊:由柱頭及子房所組成,子房內具有胚珠構造,胚珠內則具有卵細胞。
七、開花植物的生殖過程(請見下圖及說明)
1.授粉:花粉藉由風力、昆蟲或鳥類的幫忙,由雄蕊花藥上傳播至雌蕊柱頭上的過程。
2.受精作用:授粉後,花粉會萌發長出花粉管,延伸進入子房中與胚珠連結,花粉內之精細胞經由花粉管進入胚珠中,與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,完成受精作用。
3.發育成新個體:受精後,子房會膨大發育成果實,而胚珠將發育成種子,當種子傳播至適當的地方,即可萌芽長出新個體。
八、有性生殖對於物種生存、發展的優缺點
1.有性生殖的優點
有性生殖的過程,需要經過精子與卵子結合的受精過程,才能產生新的子代,子代中的染色體經過重新配對與組合,造成子代與親代間的差異,這樣的差異能夠提高子代對變異環境的適應力。
2.有性生殖的缺點
有性生殖所產生的子代與親代之間會有差異存在,所以具有優良特徵的親代,經由有性生殖所產下的子代,不一定能夠保留親代的優良特徵,對於優良品種的保存較為不易。
九、延伸學習
異花授粉 花粉從一朵花傳粉到另一株同種植物上的過程,傳粉時通常需要藉助風力、昆蟲或鳥類的幫忙才能完成。若花粉掉落在不同種植物的花朵上,就不會進一步發育。 自花授粉 花朵所產生的花粉能夠掉落於同朵花的柱頭上,並完成傳粉及受精的過程,如:豌豆、蕃茄、甜椒等植物,這類植物可以不需要藉由風力、昆蟲或鳥類的幫忙,即可自行完成授粉的工作,可種植於網室中亦可結果。 風媒花與蟲媒花 風媒花:藉由自然風力來傳粉的花,如:玉米、水稻、車前草等。風媒花花朵通常較小、花瓣小而平淡無味、花粉量多而輕、開花期較短。 蟲媒花:藉由昆蟲來傳粉的花,如:杜鵑、茶花、百合花等。蟲媒花花朵通常較大、花瓣鮮豔具有香味、花粉量少而重、開花期較長。 |